又一口崭新的锅被我烧坏了
今天又忘记厨房的火了,再一次烧坏了一口锅。 真的是太危险了,幸好没有引发火灾。 在上上一次烧坏锅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厨房闹钟,很显然它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
今天又忘记厨房的火了,再一次烧坏了一口锅。 真的是太危险了,幸好没有引发火灾。 在上上一次烧坏锅的时候,我买了一个厨房闹钟,很显然它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
你必须讲清楚何人将在何时何地因何故做何事。如果你给属下写纸条,吩咐他去做事情,却没有交待原因,布劳恩可能会解雇你,因为他非常清楚,人们只有一丝不苟地把某个想法的原因都摆出来,这个想法才最容易被接受。 ...
快乐与痛苦的不对称性 一个人从10美元中得到的快乐,并不等于失去10美元给他带来的痛苦。换句话说,失去所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获得所带来的快乐。此外,如果一个人即将得到一件他非常渴望的东西,但这件东西却在最后一刻被夺走,他的反应将如同他已经拥有这件东西很久却被突然拿走一样。 ...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还使得人们倾向于保留如下几种东西的原样:以前的结论、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 如果任由避免怀疑倾向引发的快速决定和拒绝改变这种决定的倾向相结合,将会使现代人的认知出现大量的错误。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我们所有人都曾和许多冥顽不灵的人打过交道,那些人死抱着他们在小时候形成的错误观念,直到进了坟墓还不肯放手。 ...
人是很容易受到愚弄的,无论是人类精心设计的骗局,还是偶然出现的环境因素,抑或人们刻苦练习而掌握的非常有效的控制术,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人们上当。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感知中的微量效应。如果刺激被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下,人类便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由于这个原因,魔术师能够在黑暗中做一通虚张声势的动作之后让自由女神像消失。观众并不知道他们坐在一个慢慢旋转的平台之上。这个平台转得非常慢,没有人能够察觉出来。当平台上的帘幕在原来自由女神像出现的地方掀开时,它看起来像是不见了。 ...
如果你能保持冷静,当你身边的人们 都变得疯狂,纷纷指责你, 如果你能相信自己,当所有人怀疑你 但且让他们怀疑去吧, 如果你遭等待,却不因等待而疲倦, 或者遭受欺骗,却不用谎言回敬, 或者遭到憎恨,却不用憎恨反击, 能够不得意忘形,也能够不巧言令色…… ...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你必须坚持原则,等到机会来临,你就用力去抓住它们。有很多情况比淹没在现金中却又什么都不做糟糕得多。我记得从前我缺乏现金的情况——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查理·芒格 ...
金钱是你用生命能量去换取的东西。你出卖时间换取金钱。内德出卖时间的价钱是一小时100美元而你是一小时20美元,这无所谓。内德的钱跟你无关。你拥有的唯一真正财富就是你的时间,你一生里的分分秒秒。 ...
高期待,伴随高焦虑。 他们期待再次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但内在的极度焦虑感又在不停地告诉自己,“你不够努力,你不够好,你做不到”。那些本该投入在学习上的能量,被这样的角斗和撕扯耗尽,成绩像滚雪球般下滑,直至有一天,丧失了踏进学校的勇气。 ...
要成為贏家,還是避免成為輸家? 積極主動可以得到更多報酬,但長期來看並沒有很好。 運氣不好時會遇到不如預期的發展,產生挫折。 短期的成功受到普遍認可,卻沒有對紀錄的持久與穩定有足夠的注意。 攻守转换的时机 很少有人(如果真的有的話)有能力即時配合市場條件去轉換戰術,所以投資人應該堅持採用一個方法,期望這個方法能適用在多種不同的情境。 ...
“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金钱是从没有耐心的人转移到有耐心人的口袋。” 投机,一次两次或许可以赚取暴利,但长久而言,不可复制、不可持续,甚至注定失败。 真正的成功,靠的是复利,靠的是日拱一卒,靠的是可持续的发展。 ...
渴望赚得更多、恐惧错失机会、好与其他人比较的个性、群体的影响和成功投资的梦想,这些因素几乎都普遍存在。因此,他们对大多数投资人和市场都有深远的集体影响,结果就是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频繁、普遍,还会重复发生。 ...
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潜质 永远保持对他人感兴趣,把兴趣和集中力精力放在他人身上,以他人为中心展开话题,围绕着他人来进行交流。 想做到这一点,同时还能拿捏好尺度,提出让大家都觉得舒适的问题,而不是感觉被不停的刺探不舒适,这是很不容易的。 ...
人性弱点: 贪婪 (Greed): 对财富、利益、好处的无限渴望,容易被各种“快速致富”、“内部消息”、“低风险高回报”的诱惑所吸引。网红会利用抽奖、福利、投资“秘诀”等来迎合这种心理。 ...
最近读了 《Enough_ 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 by John C. Bogle ,让我对市场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其说是技术分析和频繁交易,不如说是对企业价值的长期坚守。我想把这些思考整理一下,方便日后回顾,也希望能给正在投资路上探索的朋友一些启发。 ...
流于表面,阻碍深入分析: 问题: 简单地抛出“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贴标签一样,停止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没有深入挖掘这两面分别是什么,它们产生的具体条件,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哪一面更重要,如何权衡。 解析: 这种说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掩盖了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它容易让人满足于表面的理解,缺乏追根溯源的动力,最终导致对问题的认识停留在浅层,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讨论一项政策的影响,如果只说“有利有弊”,而不去分析具体的利是什么,弊是什么,分别对哪些群体产生什么影响,就无法评估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对主义泛滥,模糊客观标准: ...
《1984》中新语设计的精髓和恐怖之处在于无声的操控。 奥威尔的深刻洞察力在于揭示了语言对思想的塑造力量。 新语不仅仅是删减词汇那么简单,它的最终目标是摧毁独立思考的能力。 ...
在接收信息时,立即启动“批判性思维雷达”: “句子完整性检查”:首先,审视句子的结构。 主动寻找主语: 这个句子是谁发出的?如果主语缺失,问问自己:是谁在执行这个动作?谁是这个状态的承受者? 识别被动语态和泛指: 警惕过度使用被动语态(例如,“问题已被解决”,但没有说是谁解决的)和泛指(例如,“人们认为”,但没有说是哪些人)。这常常是为了模糊责任或制造普遍认同的假象。 快速提问,挖掘信息背后的意图和影响: ...
如何区分寻求建议和寻求认同: 观察他们的行为、语言和反应是关键: 关注问题的焦点: 寻求建议者: 通常会清晰地描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疑问,例如:“我应该选择 A 还是 B?”、“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他们关注的是问题的解决。 寻求认同者: 更多地是在讲述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强调他们的难处和委屈,例如:“你知道吗,这件事真的太不公平了!”、“我真的已经尽力了!” 他们关注的是情绪的表达和感受的被理解。 倾听他们对建议的反应: ...
《一九八四》阴影下的裂痕:老大哥统治瓦解的可能性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以其令人窒息的压抑感,描绘了一个老大哥无所不在、权力如同钢铁般紧握的极权主义世界——大洋国。 小说最终以温斯顿遭受“老大哥化”的彻底屈服告终,似乎预示着个人反抗的徒劳。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个精心构建的极权统治的内在逻辑,并设想其在高压统治下的可能演变,或许能窥见一丝希望的微光,预示着老大哥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最终将走向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