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世界會有周期變化,基本上是因為有人類參與,機械的東西可以直線發展,時間可以持續向前,因此擁有足夠動力的機器也可以不斷前進。但是歷史和經濟等領域要進步,靠的是人類,當有人類參與,結果就會有變動和周期更替,我認為,主要的理由是一般人有情緒,反覆無常,而且既不堅定也不客觀。
- 法則一:多數事物都有周期。
- 法則二:在其他人忘記法則一時,就是產生獲利和虧損最大的機會。
當一般人感覺事情的進展很好、對未來抱持樂觀時,他們的行為就會大受影響。他們會花得多、存得少。他們會借錢來享樂,或是借錢來提高潛在獲利,即使這樣會讓財務狀況變得更不穩定(當然,在樂觀的時候,投資人會忘掉「不穩定」這個概念)。而且他們還會願意為了現在的價值或一部分的未來付出更多。
每隔一段時間,當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持續了很久,以及(或是)達到極端時,就會有人開始說「這次不一樣」。他們引用地緣政治、制度、技術或行為的改變,認為這已經使得「舊規則」不再有效。他們推斷近期的趨勢,做出投資決定。然而結果卻顯示舊規則仍舊有效,周期重新開始。最終,樹木不會直直穿過天際,很少東西的價值會降到零,大部分的現象都有周期變化。
我們的結論是,在大多數的時間裡,未來看起來和過去很類似,既有上升周期,也有下降周期。要說事情會轉好的最佳時機,就是當市場下挫,每個人想用極便宜的價格賣出東西的時候。而當市場達到新高水準,提出過去從未證實的正面合理化說法的時候,那就危險了。過去曾經發生這種事,未來還會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