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再平衡的基本概念
- 资产配置: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设定不同资产类别的比例(如股票、债券、现金等)。
- 市场波动:市场波动会导致资产比例偏离目标,如股票上涨可能使其在组合中的占比过高。
- 再平衡:通过买卖资产,将组合调整回目标比例。
2. 再平衡的方法
- 时间再平衡:按固定时间间隔(如每季度或每年)调整组合。
- 比例再平衡:当某类资产偏离目标比例超过一定阈值(如5%)时进行调整。
3. 再平衡的优点
- 风险控制:防止单一资产占比过高,降低风险。
- 纪律性:避免情绪化操作,保持投资策略的稳定性。
- 收益优化:通过低买高卖,可能提升长期收益。
4. 再平衡的缺点
- 交易成本:频繁调整可能增加交易费用。
- 税务影响:在应税账户中,再平衡可能产生资本利得税。
- 市场趋势:在单边市场中,再平衡可能降低收益。
5. 再平衡的实施
- 确定目标比例:根据风险偏好设定资产配置。
- 监控组合:定期检查资产比例。
- 执行调整:通过买卖资产恢复目标比例。
总结
再平衡是“用短期交易成本换取长期风险控制”的工具,适合震荡市或行业轮动市场,但在单边趋势市中可能付出机会成本。执行时建议结合阈值规则(如偏离10%再调仓),而非机械按时间操作。并且每年最多操作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