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巨大的回报,财富的安全更重要。

  • 极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
  • 投资理财不全是靠运气。这可能有点像打牌,有相当的运气成分,但是也有一定的技术。
  • 个人的金钱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跟心理学有关系。
  • 投资行为跟人的过去经历很有关系,这是因为过去的经历能影响人的心理。

第 1 章 没有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

在美国,收入最低的家庭平均每年花在彩票上的钱是 412 美元,这是那些高收入家庭购买彩票金额的 4 倍。有 40%的美国人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连 400 美元都拿不出来,也就是说,那些每年花 400 美元买彩票的人基本就是这些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拿不出 400 美元的人。他们将原本可以为自己提供保障的 400 美元押注在了一个仅有百万分之一的中奖机会上。

很少会有人简单地根据电子报表来做财务决策。决策往往是人们在用餐或开会时做出的。在这种场合,个人经历、独特的世界观、主观自我、自豪感、营销手段和非同一般的激励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促使你做出决策的语境。

401K 计划——美国主要的养老保险制度——直到 1978 年才出现;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Roth IRA)直到 1998 年才诞生。如果把后者看成一个人,那么他现在刚刚达到能饮酒的年龄。

第 2 章 运气与风险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

纽约大学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看法,在判断自己或他人的成功时,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

你只有去寻找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普适性的模式,才更可能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模式越普遍,它们对你生活的适用性就越强。

2023/7/29 发表想法

残血的时间越久越好,坚持不下牌桌,胜面越大。

预防失败的诀窍是:做好你的财务规划,使其不至于因为一次糟糕的投资和未能达成的财务目标而全盘崩溃,保证自己能在投资道路上持续前进,一直等到好运降临的那一刻。

第 3 章 永不知足

本书读者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在人生中某些时候赚到的钱或拥有的财富能够满足生活中所有合理的需求,并能让自己去做想做的许多事。

第 4 章 复利之谜

沃伦·巴菲特拥有的金融净资产为 845 亿,其中的 842 亿是在 50 岁之后赚到的,其中的 815 亿则是在 65 岁后赚到的——他从可以去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开始,赚到了这么多。

如果他从 30 岁左右才开始投资,到 60 岁时便选择了退休,那么知道他的人可能会寥寥无几。

巴菲特从 10 岁起便把投资当成了一项事业。到 30 岁时,他已经有了 100 万美元的身家。考虑到通货膨胀,这笔钱相当于现在的 930 万美元。

假如他只是个普通人,在 10 多岁或 20 多岁时也像大部分人那样探索世界,寻找热情所在,那么到了 30 岁时,他会有多少财富呢?也许是 2.5 万美元?

再假如,他的这笔财富以出色的年回报率(22%)持续增加,但到 60 岁时,他结束了自己的投资生涯,开始把时间花在打高尔夫球和含饴弄孙上。

那么今天他的财富大概是多少呢?

不是 845 亿美元。

而只有 1,190 万美元。

这个数字和他当前的身家相比少了 99.9%。

第 5 章 致富 vs.守富

“从长远看结果是积极的,但从短期看过程可能很糟糕”这一点乍看之下不符合直觉,但生活中很多事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在长到 20 岁时,大脑内突触的数量都会缩减到 2 岁时的一半,因为低效和冗余的神经元连接被清除了,但很明显,20 岁青年比 2 岁幼儿聪明得多。破坏是前进道路上经常发生的过程,但它也是去芜存菁的有效方式。

假如你是一名家长,有一双透视眼,能看到孩子大脑内部的情况。每天早上,你都会发现孩子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又变少了一些。你会恐慌起来,会说:“这不对劲,突触变得越来越少了。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必须做点儿什么,我们需要去看医生!”但幸好你没有透视眼。你看到的不过是孩子一步步正常成长的过程。

经济、市场和个人职业生涯通常也会遵循一条相似的路径——在不断的损失中持续增长的过程。

你需要用短期的警觉来让自己生存下来,这样才能看到长期的乐观结果。

第 7 章 自由

时间自由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富有的最高级形式是,每天早上起床后你都可以说:“今天我能做我想做的任何事。”

如果幸福的分数有一个公分母——一种普遍的快乐源泉——那就是对生活的全面掌控。

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和自己喜欢的对象做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这样的自由是极其珍贵的,而这就是金钱能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

约翰·D. 洛克菲勒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还是个隐士,大部分时间都在独处。他沉默寡言,尽量减少交际,就算你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也只会保持沉默。

成为洛克菲勒心腹的一名炼油工人曾说:“他让每个人都发言,而他自己却靠在椅背上,不说话。”

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在会议中保持沉默时,洛克菲勒经常会引用一首诗来回答:

一只智慧的老猫头鹰住在橡树上,

它看得越多,说得就越少,

它说得越少,听得就越多,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这只智慧的老猫头鹰一样呢?

第 8 章 豪车悖论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我们都想通过财富来告诉其他人,自己应该受到他们的爱慕与敬仰。但事实上,其他人常常会跳过敬仰你这一步。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你的财富不值得羡慕,而是因为他们会把你的财富当作标尺,转而表达自己渴望被爱慕与敬仰的愿望。

你或许觉得你需要一辆昂贵的车子、一块豪华的手表和一座很大的房子,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并非真想得到这些东西本身。你真想得到的是来自他人的尊重和羡慕。你觉得拥有昂贵的东西会让别人尊重和羡慕你,但可惜,别人不会——尤其是那些你希望得到其尊重和羡慕的人。

第 9 章 财富是你看不见的那些

一个人的富有却是看不见的,因为没有被花掉的收入才会成为财富。财富存在于你尚未做出购物决定的时候。它的价值在于它为你提供的选择、灵活度和成长空间,在于能让你在将来的某一天购买比现在能买的更多的东西。

第 10 章 存钱

增加财富最有效的方式就不是提高个人收入,而是培养你的谦逊之心。

当你把存款定义为虚荣的自我和收入之差时,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很多收入不低的人很难存下钱来,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和自己想要尽情炫耀并与其他炫富者攀比的本能抗争。

第 13 章 容错空间

安全边际的目的在于让预测变得不再必要

随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的能力,才是无限投资回报的源泉。

第 14 章 人是会变的

2023/7/31 发表想法

中庸之道的优势

当你考虑到自己的想法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这一点,在生活中的每个节点力求均衡就成了一种避免将来后悔、尽量延长坚持计划的时间的策略。

当你考虑到自己的想法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这一点,在生活中的每个节点力求均衡就成了一种避免将来后悔、尽量延长坚持计划的时间的策略。

我没有沉没成本。

在一个人人都随着时间改变的世界上,沉没成本——过去的决策导致的无法收回的支出——就像一头拦路虎。它让我们把未来不一样的自己变成了过去那个自己的囚犯。这就相当于在让一个陌生人为你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第 15 章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工作在旁观者看来都很简单。”

波動性近似一筆手續費,而非罰款。 市場報酬從來就不是免費的東西,也永遠不可能免費。它們會像任何其他產品一樣要你付出代價。你不是被迫付錢,就像你也不是被逼著去迪士尼樂園一樣。你可以改去票價只要十美元的在地鄉村園遊會,或者不花錢待在家裡。你可能一樣很開心,不過通常是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市場也一樣。波動性/不確定性的費用,也就是取得報酬的代價,可以說是入場費,好讓你獲取遠高於現金與債券這些低價公園園遊會提供的報酬。

第 19 章 总结

这是因为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世界很大,也很复杂。运气和风险真实存在

虚荣越少,财富越多。你能存下多少钱,要看你彰显自我的需求与你的收入之间的差距,而财富恰恰存在于看不到的地方。

一些感想

如何用买卖股票的方法财富自由

巴菲特真正的成功秘密

  • 巴菲特不会大规模借债。
  • 巴菲特经历了 14 次经济衰退,但没有一次让他惊慌失措地卖出股票。
  • 巴菲特从来不玷污自己的商业声誉。
  • 巴菲特从来不依附一种战略、一个世界观或者一种趋势,他总是在不停地学习,他不会一根筋走到底。
  • 巴菲特不依靠别人的钱治理公司。
  • 巴菲特没有把自己累死,没有辞职,也没有退休。

巴菲特反复强调所谓“安全边际”。他的策略要求哪怕在大牛市的时候,你的手里也得时刻掌握着一些现金。别人都满仓了,别人在拿 9% 的回报率,你的那些现金只能给你 1% 的回报率。这种感觉很难受,但你必须得忍住这个难受,才能保证在熊市的时候,自己手里仍然有钱,而不至于被迫卖出股票。

赚钱是一回事,守住财富是另一回事。

为了赚他们没有也不需要的钱,他们拿自己有也需要的钱冒险,这是愚蠢的。 To make money they didn’t have, and didn’t need the risk what they did have and did need and that’s foolish.
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用收入的小部分去做投资,是合理的 但是人要小心 Never Enough 的冲动,不应冒过度的风险(撬杠杆做投资、做空股票、践踏法律底线等等)去追求更多的财富,而应注重财富的保值、利用复利效应慢慢增值,可持续发展。

爱冒险能让你挣到钱,就也能让你亏钱。

  • 挣钱靠的是运气、乐观、愿意冒险
  • 保钱需要的是避免冒险、非常谦卑、心怀恐惧。

优等生与寻宝者

优等生

这种思维就好像学校里那些好学生一样,希望在每一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害怕有短板。这样的人做十件事,他指望把其中至少九件做好,然后还会为没做好的那一件表示道歉。

但优等生心态其实是职员思维。你做的事儿都是安排好必须做的。那如果现在不知道该做哪件事儿,不知道每一件事的后果会怎样。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投资人或者领导者,你得从一大堆可能有好处的事儿中挑选几件,这个职员思维就不行了。

寻宝者

做投资的人都知道,投资组合都有强烈的尾部效应。往往你投的项目大部分都不成功,但是有少数会是极端的成功,而你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来自那些极端成功的项目。这个效应是投资中的“80/20 法则”。而且这个“投资”是广义的,并不限于股票交易。

寻宝者思维的关键就是要广撒网。你估计这一片矿山中可能有宝石,那你能说我只探索其中有宝石的那个地方吗?你能说我只买有宝石的那个坑吗?你必须把这一大片都控制起来才行。足球学校、明星经纪、版权代理、IP 改编,全都是这个思路。

我们这是一个好东西分布非常不均匀的世界。

  • 在你的一生之中,对你影响最深的可能就几本书。
  • 决定你前途的可能就是一两项技能。
  • 改变你命运的可能就那么几件事。
  • 对你最重要的也许只有几个人。

你得广撒网、多尝试、扩大搜索范围,不怕浪费时间和金钱,才能确保找到最好的那几个。

如果你只想做对的事、做被历史证明可行的事,你的路会越走越窄。

为什么上进的人都活在对自己的失望之中

那些的确是灰色的日子。上一个高点你没卖,下一个高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现在这个点带给你的只是失望。这些都是学霸考了 97 分的日子。

道琼斯指数再创新高

投资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能直接给你的决策提供反馈。特别是,投资能看出来你能不能直面真实世界。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上进心强的人,你的日子就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