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非無堅不摧。要是你承認運氣帶給你成功,

與失敗打交道的訣竅在於,採用一種即使做成爛投資、搞砸財務目標,也不致於擊潰你的方式來安排你的財務生活,這樣你就能撐下去,直到幸運女神上門。

第一,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後停止繼續追逐。

第二,社會比較正是問題核心。

重點是,社會比較的天花板實在太高了,幾乎沒有人碰得到。意思是,這根本是一場打不贏的戰

重點是,社會比較的天花板實在太高了,幾乎沒有人

重點是,社會比較的天花板實在太高了,幾乎沒有人碰得到。意思是,這根本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

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超級大胃王,唯一的方法就是吃到身體出毛病為止。鮮少有人試圖這麼做,因為就算食物再美味,嘔吐令人更痛苦。出於某些原因,這套邏輯無法適用在商業與投資領域,導致許多人除非身敗名裂或受到外力影響,否則不會停止追求更多。這樣的狀況可能表現在無知的行為上,例如工作過勞,或是打造自己無法駕馭的高風險投資組合。更極端的例子也有像拉傑特.古普塔與伯納.馬多夫這樣的人,他們採取偷雞摸狗的行徑,因為無論後果如何,每一塊錢都值得他們爭取。

第三,「滿足感」不是太少。

第四,有許多事情無論潛在獲益多龐大,永遠不值得冒險。

因為他從小就已經是投資好手。 在我寫到這裡

高明的投資方法不必然與賺到最高報酬有關,因為最高報酬往往是無法重複的一次打擊機會。要賺到可觀的報酬,與你可以堅持並在最長的時間裡重複執行有關。那就是把握複利狂飆的時候。

高明的投資術不必然與做好決策有關, 而是與持續不讓事情出錯有關。

守財只有一種方法:將一定程度的節儉和偏執結合起來。

致富是一回事。 守財卻是另一回事。

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 想要致富就得冒險,還得保持樂觀,勇於踏出舒適圈。

是,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 想要致富就得冒險,還得保持樂觀,勇於踏出舒適圈。 但是守財需要與冒險相反的技能,你得保持謙卑,還要擔憂很快就會失去你所獲得的一切。

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 想要致富就得冒險,還得保持樂觀,勇於踏出舒適圈。 但是守財需要與冒險相反的技能,你得保持謙卑,還要擔憂很快就會失去你所獲得的一切。守財必須節儉,並且接受你的成功至少有部分得歸功於運氣,所以不能仰賴過往的成功經驗,重複使用相同的方法。

長久堅持、不輕易離開或被迫放棄。這種能力才應該是你的策略基石,無論是用來投資、發展職業生涯或開創事業。

求生心態對理財如此重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很明顯:很少有哪個東西的收益大到值得讓你放棄生命。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在第四章學到的,複利是違反直覺的數學。 唯有讓資產年復一年的成長,複利才會發揮效果。

他沒有背負債務。 他一生歷經過十四次經濟衰退,但他都沒有驚惶失措的拋售股票。 他沒有敗壞自己的商業聲譽。 他沒有死守某一套策略、某一種世界觀或某一股過時的趨勢。 他沒有依靠別人的錢投資(他透過一家公開上市公司管理投資業務,意味著投資人無法抽回資金)。 他沒有讓自己過勞,以致於得離職或退休。 他只是活下來。活下來使他長壽,而長壽意味著他可以從十歲開始持續投資,直到八十九歲仍未間斷,這讓複利施展令人讚嘆的奇

他沒有背負債務。 他一生歷經過十四次經濟衰退,但他都沒有驚惶失措的拋售股票。 他沒有敗壞自己的商業聲譽。 他沒有死守某一套策略、某一種世界觀或某一股過時的趨勢。 他沒有依靠別人的錢投資(他透過一家公開上市公司管理投資業務,意味著投資人無法抽回資金)。 他沒有讓自己過勞,以致於得離職或退休。 他只是活下來。活下來使他長壽,而長壽意味著他可以從十歲開始持續投資,直到八十九歲仍未間斷,這讓複利施展令人讚嘆的奇蹟。當

他沒有背負債務。 他一生歷經過十四次經濟衰退,但他都沒有驚惶失措的拋售股票。 他沒有敗壞自己的商業聲譽。 他沒有死守某一套策略、某一種世界觀或某一股過時的趨勢。 他沒有依靠別人的錢投資(他透過一家公開上市公司管理投資業務,意味著投資人無法抽回資金)。 他沒有讓自己過勞,以致於得離職或退休。 他只是活下來。活下來使他長壽,而長壽意味著他可以從十歲開始持續投資,直到八十九歲仍未間斷,這讓複利施展令人讚嘆的奇蹟。

第一,我想要的不僅是豐厚的報酬,更想要讓財務狀況牢不可破。如果我能夠讓財務穩固,我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得到最大的報酬,因為我將有足夠的時間讓複利創造奇蹟。

複利並不仰賴賺取豐厚報酬。只有在很長的時間中不間斷的維持良好報酬,特別是在混亂與破壞時期,才會是永遠的贏家。

第二,計畫很重要,但每個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按照計畫持續修改計畫,而不是死守計畫行事。

第三,極端性格很重要,這種性格的人會樂觀看待未來,卻又像偏執狂一樣緊盯那些會阻礙你邁向未來的事物。

刻,而不是多年來的飛行過程。 對於投資天才,一個很好的定義就是:在眾人失去理智時,還能正常行事

對於投資天才,一個很好的定義就是:在眾人失去理智時,還能正常行事的人。

為投資人的個人行為中重要的部分。 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定義的軍事天才是:「在眾人失去理智時,還能正常行事的人。」 在投資領域也同樣適用。

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定義的軍事天才是:「在眾人失去理智時,還能正常行事的人。」 在投資領域也同樣適用。

重要的是你看對時賺了多少錢,看錯時又賠了多少錢。」你大可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

說:「重要的是你看對時賺了多少錢,看錯時又賠了多少錢。」

重要的是你看對時賺了多少錢,看錯時又賠了多少錢。」你大可搞砸一半的機會,最終仍可以大賺一筆。

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出正確決定。

當你接受長尾驅動商業、投資與金融領域中的所有事情,你就會明白,數不清的事情出錯、失敗和崩壞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如果你是精明的選股好手,也許有一半的時間是正確的。 如果你是優秀的商界領袖,也許一半的產品與策略構想可行。 如果你是出色的投資人,可能在許多年都做得還不錯,而有很多年做得不好。 如果你是優秀的員工,你會發現在好幾次的嘗試和試驗後,可以在正確的領域中找到對的公司。

以亞馬遜為例。要相信一家大公司推出失敗產品是正常而且很好的結果,這種想法並不符合直覺。直覺來說,你會認為執行長應該向股東道歉。但是當亞馬遜的Fire Phone慘遭失敗之後,執行長傑夫.貝佐斯很快就表示: 如果你以為這就算是重大的失敗,那麼此刻我們其實正在醞釀更大的失敗。我不是在開玩笑。其中有些計畫會讓Fire Phone看起就像微不足道的小事。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天一早醒來時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金錢最大的實質價值(intrinsic value),就是賦予你掌控時間的能力,這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為了一點一點獲得一定程度的獨立自主,還沒用掉的資產可以給你最大的控制權,讓在你想要的時間做你想要做的事。

四五%的美國人說自己前一天感到「非常擔憂」,[27]但全球平均值是三九%;五五%的美國人說自己前一天感到「壓力很大」,但全球平均值僅三五%。 這種情形之所以在美國發生,部分原因是我們習慣花更多錢購買更大、更好的產品,但同時又放棄更多掌控時間的權力。充其量,這些事情的影響最終只是相互抵消。

約翰.洛克菲勒曾經是史上最成功的生意人之一,但他也是個隱士,多數時間都在獨處中度過。他鮮少開口說話,刻意製造難以接近的距離感;就算你引起他的注意,他依舊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則。

明智的老貓頭鷹棲息在橡樹上, 牠看得愈多,就說得愈少, 牠說得愈少;就聽得愈多, 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明智的老貓頭鷹呢?

對多數人來說,儘管他大多數的時間都安靜的坐著,看起來就像閒閒沒事,或只是在打發時間,腦子卻是忙個不停,徹底思考問題。

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 花錢向別人炫耀自己多有錢, 其實是最快讓自己愈來愈沒錢的方法。

我們往往會根據親眼所見的一切判斷財富,因為這就是攤在眼前的資訊。我們無法看到別人的銀行帳戶或交易對帳單,所以只能仰賴眼見為憑的事物來衡量財富的成功,像是汽車、房屋、貼在Instagram上的照片。 現代資本主義幫助人們造假,直到人們把它變成一門珍貴的產業。 但真相是,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 財富是還沒買下的名車、還沒入手的鑽石、還沒戴上的名錶、捨棄不買的衣服與拒絕升等的頭等艙機位。財富是還沒轉化成手中實物的金融資產。

夠。變富有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花你擁有的錢。

因此,人們掌控儲蓄的能力遠超乎自己所

人們掌控儲蓄的能力遠超乎自己所想像。 少花點錢,就可以多存點錢。 只要你想要少花點錢,就可以少花點錢。 而且如果你不那麼在乎別人怎麼看你,欲望就會少一點。 就像我在書中常常提到,金錢的多寡更常取決於心理狀態,而非財務狀況。

一旦你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無論迎來什麼不好的運氣,往往只能被迫接受。不過如果有時間彈性,就可以等待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機會突然從天而降,這就是儲蓄帶給你的隱形報酬。

合理勝過理性 著眼在大多數合理的做法, 比試著不帶感情的保持理性來得好。

合理勝過理性 著眼在大多數合理的做法, 比試著不帶感情的保持理性來得好。 你不是試算表,而是活生生的人。你是個會犯錯、有感情的人。

生?如果發高燒對人體有益,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抗拒它? 我想答案不難理解:發高燒會傷害人體。我們不想被傷害。 就這麼簡單。

如果你已經染病的話,讓自己發燒或許是理性的決定,但並不合理。 在做出理財決定時,著眼於合理、而不是理性的觀點,是人們要注意的重點。

是,人們既不是理性,也不是不理性。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不喜歡沒必要的思考,而且我們對於自己意圖的要求不斷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先驅打造自己的初始投資組合時,竟然很少考慮自身的研究方法,這一點不足為奇;後來他調整投資組合也不讓人

人們既不是理性,也不是不理性。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不喜歡沒必要的思考,而且我們對於自己意圖的要求不斷提高。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先驅打造自己的初始投資組合時,竟然很少考慮自身的研究方法,這一點不足為奇;後來他調整投資組合也不讓人訝異。[

財務領域中經常被忽視的一點是,某件事就技術

實際上,有一個理性的原因支持看似不理性的決定。 讓我告訴你,那就是:你熱愛你的投資。 這不是傳統的忠告。對投資者來說,宣稱對投資標的毫無感情幾乎是榮譽的象徵,因為這看起來很理性。

意外! 歷史是一門對變革的研究,諷刺的是, 它被當作展望未來的地圖。

深刻領會經濟與投資歷史是明智之舉。歷史有助於我們調整期望、研究人們往往會犯錯的地方,而且提供可能有效的概略參考。但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不是展望未來的地圖。

第一,你很可能會錯過許多造成影響的異常事件。

第二,歷史可能是一道讓人誤解未來經濟與股市的指導方針,因為它並未考慮與當今世界息息相關的結構性變革。

對投資人來說,在一些特定領域需要考量預留犯錯空間。

 預留犯錯空間 每項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 對你的計畫做計畫,而不是按照計畫做事。

預留犯錯空間 每項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 對你的計畫做計畫,而不是按照計畫做事。

我們不必把眼前的世界視為非黑即白、可預測或全憑運氣。所謂灰色地帶是指,追求可能可以接受的結果,這才是向前邁進的聰明做法。

幾乎涉及金錢的每一件事都要預留犯錯空間,但是大家往往低估這樣做的必要性。

我們不必把眼前的世界視為非黑即白、可預測或全憑運氣。所謂灰色地帶是指,追求可能可以接受的結果,這才是向前邁進的聰明做法。 幾乎涉及金錢的每一件事都要預留犯錯空間,但是大家往往低估這樣做的必要性。

件事讓我們不願意預留犯錯空間。第一,承認相反的事實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導致人們有著「必須知道未來會怎麼樣」的想法;第二,你沒有充分利用未來會成真的精確觀點來採取行動,因此做出對自己有害的事。

兩件事讓我們不願意預留犯錯空間。第一,承認相反的事實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導致人們有著「必須知道未來會怎麼樣」的想法;第二,你沒有充分利用未來會成真的精確觀點來採取行動,因此做出對自己有害的事。

預留犯錯空間讓你可以忍受一系列潛在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忍耐力會讓你堅守主張夠長的時間,好讓這個從低機率結果中獲得好處的機會落到對你有利的局面。

超額利潤。」[44] 對投資人來說,在一些特定領域需要考量預留犯錯空間。 第一個領域是波動。資產價值暴跌三○%時,你可以撐得過來嗎?從電子表單來看,也就是從實際支付的帳單與保持正向現金流的條件來看,或許答案是可以;但心理感受如何?你很容易低估暴跌三○%對心理層面衝擊的力道。在跌到最低點的時候,你的信心可能會大受打擊。你或你的配偶可能決定已經到了啟動新計畫或開展新職涯的時刻。我知道有些投資人因為筋疲力盡而在虧損之後退場,他們身心俱疲。

對投資人來說,在一些特定領域需要考量預留犯錯空間。 第一個領域是波動。資產價值暴跌三○%時,你可以撐得過來嗎?從電子表單來看,也就是從實際支付的帳單與保持正向現金流的條件來看,或許答案是可以;但心理感受如何?你很容易低估暴跌三○%對心理層面衝擊的力道。在跌到最低點的時候,你的信心可能會大受打擊。你或你的配偶可能決定已經到了啟動新計畫或開展新職涯的時刻。我知道有些投資人

對投資人來說,在一些特定領域需要考量預留犯錯空間。 第一個領域是波動。資產價值暴跌三○%時,你可以撐得過來嗎?從電子表單來看,也就是從實際支付的帳單與保持正向現金流的條件來看,或許答案是可以;但心理感受如何?你很容易低估暴跌三○%對心理層面衝擊的力道。在跌到最低點的時候,你的信心可能會大受打擊。你或你的配偶可能決定已經到了啟動新計畫或開展新職涯的時刻。我知道有些投資人因為筋疲力盡而在虧損之後退場,他們身心俱疲。

解決方案很簡單:在估算未來的報酬時,先預留犯錯空間。這種做法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以我的投資而言,正如我在第二十章詳加闡述,我會假設在一生中,未來賺到的報酬只比歷史平均值低三分之二。因此,如果我認為未來的儲蓄與過去相差不多,就會省下更多錢,這就是我的安全邊際。假使未來有可能會比過去差三分之一,這樣的話,就沒有任何安全邊際可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了。三分之一的緩衝空間已經足夠讓我一夜好眠。但假使未來和過去大不相同,那我會喜出望外。正如查理.蒙格所說:「享受福報的最好方法就是把目標降低。」說得真好。

不值得承擔任何會摧毀你的風險。當你玩俄羅斯輪盤時,機率對你有利,但不利的因素並不值得你拿潛在有利的因素賭一把。沒有任何安全邊際足以彌補這樣的風險。

在這裡,槓桿操作就是惡魔。槓桿操作是指背負債務,讓你的錢更善加利用,進而把例行風險推升至某種可能產生毀滅的危機。危險之處在於,理性樂觀主義多數時候都會粉飾某個時刻恐將爆發風險的機率,結果造成我們系統性的低估風險。近十年來房地產價格重跌三○%,有些企業拖欠債務,這就是資本主義會發生的事。不過那些使用高槓桿的族群遭受雙重打擊:不僅傾家蕩產,被市場淘汰出局,當未來時機再度成熟時,他們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為了避開這個問題,我把自己的錢分成兩個用途。一部分承擔風險,一部分則戒慎恐懼。這種做法並不一致,但是致富心態會讓你相信那是一致的做法。我只是想要確保可以持續夠長的時間來讓自己承擔的風險得到回報。你必須活下來才會成功。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每個事物都有價格,但價格沒有全寫在標籤上。 每個事物都有價格,與金錢有關的很多事情中,關鍵就是找出標價,並心甘情願付錢。 問題在於,許多事物的標價並不明顯,除非你有第一手經歷,但到了那時,帳單往往已經到期。

波動性近似一筆手續費,而非罰款。

波動性近似一筆手續費,而非罰款。 市場報酬從來就不是免費的東西,也永遠不可能免費。它們會像任何其他產品一樣要你付出代價。你不是被迫付錢,就像你也不是被逼著去迪士尼樂園一樣。你可以改去票價只要十美元的在地鄉村園遊會,或者不花錢待在家裡。你可能一樣很開心,不過通常是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市場也一樣。波動性/不確定性的費用,也就是取得報酬的代價,可以說是入場費,好讓你獲取遠高於現金與債券這些低價公園園遊會提供的報酬。

你和我 小心從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的財務線索。

投资与投机?价值储存!

這支股票設定邊際價格的交易員其實正在玩一種跟你完全不同的遊戲。對這些交易員來說,一股六十美元是合理的價格,因為他們打算在當天股市收盤之前就賣出股票,屆時股價有可能會更高。

這支股票設定邊際價格的交易員其實正在玩一種跟你完全不同的遊戲。對這些交易員來說,一股六十美元是合理的價格,因為他們打算在當天股市收盤之前就賣出股票,屆時股價有可能會更高。但對你來說,六十美元是一場災難,因為你計畫長期持有。

我是被動的投資人,樂觀看待這個世界創造實質經濟成長的能力,而且我有信心,未來三十年這股成長力道會讓我的投資受益。」

如果你說世界已經愈變愈好,你的下場可能是被大家嘲笑太過天真與遲鈍;如果你說世界即將愈變愈好,大家會覺得你瘋狂得很難堪。反之,如果你說災難將至,或許可以期待領回一座麥克阿瑟天才獎(McArthur genius award),甚至是諾貝爾和平獎。

第三,進展發生得太緩慢,難以察覺,但挫敗發生得太快,難以忽視。

發想一段圍繞悲觀主義的論述相對容易,因為故事片段多半比較新鮮、比較新近;樂觀的論述需要檢視一長串歷史沿革與發展,人們多半會忘記,需要多花點心力才能拼湊在一起。

還有股票市場,六個月內下跌四○%會引起國會介入調查,六年內上漲一四○%卻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

我看著這個城市、我檢視工廠。你們大家還保有相同的知識、相同的工具、相同的構想。什麼都沒改變!為什麼你們變窮了?為什麼你們變得更悲觀了?」

我們對自己講述的經濟故事。 二○○七年,我們說的故事是房價穩定、銀行家謹慎小心,而且金融市場具備為風險訂價的精準能力。

這個外星人沒看到二○○七年至二○○九年間發生的一項改變:我們對自己講述的經濟故事。 二○○七年,我們說的故事是房價穩定、銀行家謹慎小心,而且金融市場具備為風險訂價的精準能力。 二○○九年,我們不再相信那則故事。 那是唯一改變的事情。但它讓全世界完全不一樣了。 一旦房價持續升高的論述被打破,房貸違約率就開始爬升,接著是銀行虧錢,然後它們就會減少放款給其他企業,導致裁員,進而導致企業開銷減少,然後導致裁掉更多人,依此類推。

故事才是經濟中最強大的力量,它們是讓部分實體經濟運轉的燃料,或者是阻礙我們發揮能力的煞車器。

第一,你愈想要某件事成真,就愈有可能相信一則高估事情可能成真的故事。

Wishful Thinking

當你沒錢,兒子又生病,你就會相信任何事情。

眾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沉迷預言和占星術、夢境和無稽之談……天文年曆嚇壞他們了……屋子與街角貼滿醫生的廣告和無知人士的文章,邀請人們上門採用他們的療法,通常都是龍飛鳳舞的寫著:「對抗瘟疫萬無一失的預防藥」、「零感染疑慮的防腐劑」、「打敗腐敗習氣的宮廷飲料」。 瘟疫在十八個月內奪走四分之一倫敦人的性命。當風險已經這麼高,你幾乎會相信任何事。 現在,請想想同一套有限資訊與高風險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務決定。

「你想要相信事情是真的」與「你需要相信事情是真的,以便獲得可接受的結果」兩者的差距愈大,你就愈能保護自己,不會因為吸引人的金融虛構故事而受害。

第二,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都不完整,但我們會想像一套論述來填滿其中的空白。

風險就是,當你認為你已經想到所有事情之後,剩下來沒想到的事。」

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可以預測、可以控制的世界,所以我們請教聽起來夠權威的專家,他們承諾滿足那股需求。」

使用可以幫助你一夜好眠的方式理財。這一點與存下你應該設定賺到最高的報酬率,或是存下一定比例的收入大不相同。有些人除非賺到最高報酬,否則無法好眠;有些人則是非得保守投資才能安心休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就所有財務決定而言,「這樣做可以幫我一夜好眠嗎?」這個基礎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最高指導原則。

少一點自我,多一點財富。存錢是自我與收入

少一點自我,多一點財富。存錢是自我與收入間的差距。而財富則是看不到的資產,所以,今天壓抑購物的衝動,以便在未來擁有更多東西或更多選項,財富便應運而生。

如果你想成為更出色的投資人,你唯一可以做到最有效果的事情就是增加你的投資時間。

就算很多事情出錯也沒關係。就算有一半的時間做錯,仍然可以發財,因為極小部分的事情會產出極大部分的結果。

用錢來拿回時間的掌控權,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會嚴重影響幸福感。

變得更良善,而且少點誇耀。沒有人會像你那麼在意你的財產。你可能以為自己想要一輛名車或精美名錶,但是你想要的東西可能是別人的尊重與羨慕。你比較可能想透過仁慈

變得更良善,而且少點誇耀。沒有人會像你那麼在意你的財產。你可能以為自己想要一輛名車或精美名錶,但是你想要的東西可能是別人的尊重與羨慕。你比較可能想透過仁慈和謙卑獲得這些東西,而非靠超強馬力與高級鉻鋼。

確認成功的成本,並準備為此付費。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請記住多數財務成本沒有明顯可見的價格標籤,不確定性、質疑和後悔都是金融世界常見的成本,它們往往值得你為此付費。

確認成功的成本,並準備為此付費。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請記住多數財務成本沒有明顯可見的價格標籤,不確定性、質疑和後悔都是金融世界常見的成本,它們往往值得你為此付費。不過你必須視它們為費用,也就是值得掏錢買下某些好東西的價格,而非(你得全力避免的)罰款。

請鄭重預留犯錯空間。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與你想要順利完成、因而預期未來會發生的事,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讓你保有耐力的事情,而耐力正是讓複利隨著時間拉長施展魔法的關鍵。

避免做出會有極端結果的財務決策。每個人的目標與欲望都會隨著時間改變,你過去做的決定愈極端,隨著事情演變,你也許會對此更加後悔。

你應該要喜歡風險,因為隨著時間經過,它會帶來回報。不過你應該要對毀滅性的風險抱持偏執的心態,因為它會阻止你從承擔未來的風險中得到回報。

確認你正在玩的遊戲,而且確保自己的行動不會被玩另一種遊戲的玩家影響。

尊重混亂。聰明、有見識、講道理的人在財務領域可能不會有相同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截然不同的目標和欲望。沒有單一的正確答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讓複利發威的首要原則就是,沒必要的話,絕對不要打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