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贏家,還是避免成為輸家?
- 積極主動可以得到更多報酬,但長期來看並沒有很好。
- 運氣不好時會遇到不如預期的發展,產生挫折。
- 短期的成功受到普遍認可,卻沒有對紀錄的持久與穩定有足夠的注意。
攻守转换的时机
很少有人(如果真的有的話)有能力即時配合市場條件去轉換戰術,所以投資人應該堅持採用一個方法,期望這個方法能適用在多種不同的情境。
他們可能採取積極策略,期望能在成功投資時賺得很多,失敗時拿回成本;也可能強調防守策略,期望能在多頭行情時趕上市場績效,空頭行情時比其他人虧得少。
我们无法判断进攻与防守的准确时机 所以只能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 **你建立資產組合的安全性應該根據你願意放棄多少潛在報酬來決定,這沒有正確答案,只有取捨問題。 **
进攻
積極戰術會讓潛在的高點更高,低點更低。然而,如果一味使用進攻型投資,當事情出錯時,可能讓你翻不了身。另一方面,防禦型投資更能幫你度過艱困情勢,讓你有足夠的時間享受聰明投資所帶來的最終回報。
防御
防禦型投資有兩個主要要素,第一個是排除投資組合中表現不好的投資標的,要做到這件事,最好的作法是深入評估、採用高選股標準、要求低價與設定較大的誤差邊際(稍後本章會提到這點),而且不要下注在持續看漲、美好的預測和發展等不確定的情境上。
第二個要素是避開市場空頭的時候,尤其是避免處於即將崩盤的危險中。除了前面提過要在投資組合中排除表現不好的個別投資標的,防禦型投資還需要深思熟慮的分散資產、限制承擔的總體風險,以及注重安全性。